您好!今天是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打造平安快乐校园  
发布人:局办公室梅子  信息来源:  日期:2019-07-02  打印本文  

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

现场会议交流材料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打造平安快乐校园

 

西平县教育局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石,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首先要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的必然要求。201610月我县被定为全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以来,县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为主要内容,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服务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一个目标

结合全县教育工作实际,我们首先对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定位,明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紧紧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打造阳光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促进师生幸福成长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

二、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学校心理服务的转变。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模式是教师根据预定的内容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方法单一,是无趣的说教,学生不易接受。服务模式则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二是从面向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全体家长转变,服务对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1.服务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等,让学生逐步建立健康新概念,认识到躯体无疾病、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活动正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让学生学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求助于别人;让学生树立正确咨询观:心理咨询既有健康心理咨询也有发展心理咨询,有心理问题的人需要心理咨询,健康的人同样需要心理咨询,走进心理咨询室不一定就是你心理有问题,只能证明你有了先进的观念;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勇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适时向青少年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识别自己错误的认知和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2.服务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各学校通过开展“提高教师幸福力”系列活动,减轻教师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常识,能够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借鉴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学会与学生巧妙沟通。班主任通过培训,掌握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技能,学会向学生表达尊重、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技巧,能够更科学的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环境。

3.服务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普及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状态的差异,掌握不同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促进孩子认知社会、完善人格、健康发展。教育家长和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学会倾听、鼓励、澄清、面质等,科学教育孩子,变教导式为引导式。

三、抓好三项建设

1.人才建设。一是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库。目前,我县教育系统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105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97人;取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324人。二是成立了2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三是每校每年至少推荐一名优秀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四是每年暑期县教育局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全县班主任、心理辅导员进行全员轮训。每年三月份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选定课题,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研讨交流,促进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阵地建设县教育局统一制定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下发各学校,要求根据学生人数和财力按要求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必要器材,建立心理卫生宣传阵地。一千人以上的学校按高配置建设心理咨询室,一千人以下的学校按普通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全县除部分学生人数不足50人的教学点未建心理咨询室外,85%以上的学校都建有心理咨询室,规章制度齐全,档案完整,管理规范,基本能满足全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目前,我县正积极筹建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基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3.课程建设。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已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开课率达100%,并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各学校听课评课。教材选用省编统一教材,鼓励学校开发校本教材。

西平第四中学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教材,把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具体化,以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行为体验、情景教学改善认知,了解自我。积极鼓励、支持各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团体咨询、个体咨询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服务平台,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咨询服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辅导中心派人上门服务,帮助学校破解难题。同时鼓励、欢迎社会各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爱心人士和学生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学校根据实际聘用一部分校外辅导员、心理顾问,充实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去,建立网格式心理服务体系。

四、积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时常出现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的情绪。有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就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有部分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留守儿童的性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表现出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据调查统计,我县有86.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8.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观念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做法是:

1.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都未满14周岁,这一年龄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抓住春节、农忙民工返乡时机召开家长会,倡导广大家长返乡就业。家长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短信平台向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提供家教知识,让他们主动学会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扮演好“第一任老师”和“终生老师”的角色,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育儿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通过培训提高监护人的素质。利用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现有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孩子学习给予帮助的,由教师或其他优秀家长进行结对帮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自信心。

3.学校及教师平等对待留守儿童,给与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各学校及全体教师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学生,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每位教师注重身教多于言教,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表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避免结识不良人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同伴关系。

4.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县教育局联合关工委、妇联、团县委共同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倡导社会各界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积极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学校心理服务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整体性的工作。我们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全体家长共同参与,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适应社会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着力构建学校心理服务工作新模式,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