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西平县教体局】扩充城区教育资源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8-02-25  打印本文  

扩充城区教育资源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西平县教育体育局

 

近年来,西平县乘着百城提质的东风,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批的民生工程项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建设方面,把城镇学校扩容提质当做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在稳步改造发展城区原有老校的基础上,大力兴建了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做到了老校精品化、新校标准化。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基本消除了大班额,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初见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扩充城区教育资源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带来的“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县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豫政〔2014〕78号)和省、市关于制定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了《西平县2014-2018年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截至目前,已经先后新建学校7所,新增学位18360个,总投资达6.53亿元;改扩建城区老学校11所,投入资金1905万元,新增学位3240个。具体措施有: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体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推进“全面改薄”暨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近年来,我县进一步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城镇中小学基本建设投入,积极拓宽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认真落实了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城市学校建设的政策;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计提10%的教育资金用于教育,在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统筹用于城区基础教育建设。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小学建设,按照规定减免中小学建设相关费用。县财政安排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等资金时,加大了城区义务教育投入,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新建公办学校4所,新增学位8820个,总投资3.73亿元。其中:第四初级中学,投资1.2亿元,建设规模为48个教学班, 2400个学位;第六初级中学,总投资2.2亿元,建设规模为初中60个教学班,3000个学位,小学48个教学班,2160个学位;县直第三幼儿园建设规模为24个教学班,720个学位,投资1800万元;第四幼儿园建设规模为18个教学班,540个学位,投资1500万元。目前,第四中学、第六中学已投入使用,第四幼儿园已经开始招生,第三幼儿园将于今年秋期开始招生。西平高中改扩建工程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71亩,建筑面积31345平方米,增加学位3000个。

(三)健全教育用地制度,严格教育用地管理。县政府建立教育用地储备管理制度,对纳入规划的中小学校保证按标准足额预留教育建设用地,并按照布局专项规划要求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线。将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建设用地限期纳入教育用地管理范围,储备的教育用地以划拨的方式确保中小学建设需求,特别是纳入规划新建的城镇初中、小学,要做到规划到位、位置不动、面积不减。经规划确定的中小学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不得建设与教育无关的永久性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四)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学校建设用地。对新建城镇住宅小区,规划部门在核定城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条件时,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周边住宅小区规模,合理确定中小学建设用地面积。老城区未配套建设中小学的,按照本辖区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现有中小学用地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积极进行改扩建。在老城区改造时,要按照改造后的人口规模变化情况和国家规范标准,合理确定中小学建设用地面积,对学校周边长期闲置或待开发土地,优先规划为增容预留用地。

(五)利用“校舍维修改造”和“全面薄改”项目,解决老城区学校扩容问题。近年来,我们还分别利用“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全面薄改”资金对柏苑道庄小学、柏城王司庄小学、柏城杨庄小学、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一小学等11所城区学校进行了改扩建,购置了教师用计算机、计算机教室、饮水机、课桌凳、办公桌、实验实习设备等,投入资金1905万元,新增学位3240个。

 (六)鼓励引收社会资金,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吸引社会资源、校外资源和民间资金投入教育领域,保持公民办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先后建成第五中学、第五小学、第八中学3所高标准民办学校,新增学位9540个,总投资达2.8亿元,进一步化解了城区入学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由于我县民办教育发展快、档次高、管理规范,扶持到位,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二、强化管理,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强。近年来,为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我县将公用经费中提取部分和信息技术教育费归集使用,并结合改薄项目,为城乡各中小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教师用计算机,建成了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名师网络工作室,全面推广了“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的应用。接入互联网学校比例已达90%,班班通比例达到80%,师机比例达到1:1。其中为新建的第六中学安装了4个计算机教室,2个录像教室,高标准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教学用电脑。全县各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也在逐年提升。第二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市唯一一所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二)学校食堂管理水平提升。积极实施学校食堂升级改造及“互联网+明厨亮灶造”工程,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去年9月份,全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暨“互联网+明厨亮灶”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教育部、国家食药监局及教育厅、省食药局领导亲临现场会,并到西平高中、第六中学、第二幼儿园等学校进行了实地观摩。

(三)体音美教育全面落实。近年来,城区各学校体育场地和美术、音乐等功能室建设不断完善,书法、绘画、剪纸艺术和母亲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各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举办了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极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舞蹈节”“艺术展演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校园足球”等开展的有声有色。在2017年全省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最美大课间”评选活动中我县城区有6所学校入选。

(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县城区学校随着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基础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以“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着力实施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及高中教育等工程,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各学段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高中段“抓特长、提质量”,义务段“抓课改、促均衡”,学前段“抓规范、促普及”的工作思路,狠抓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突出素质教育实施和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管理考核,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初步形成以构建“导学究测”高效课堂模式为核心,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虽然我县在城区教育资源扩容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小学教育水平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提升,但与市局的要求还有距离,与兄弟县区相比差距也不小,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加倍努力,继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