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聚焦中小学AI素养培养 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素养主题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人:sxj  信息来源:  日期:2023-03-23  打印本文  

12月17日下午,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素养主题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系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的专题论坛,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参与了本次论坛,数十万人线上实时观看本次论坛。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学校课堂教学,需要政府主导、政策牵引、企业参与工具研发、学校有序实施,多方共同配合、相向发力,才能获得理想效果。高校科研力量参与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标准顶层设计、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等全过程,可以帮助中小学更快速专业地建立起适合学校发展状况及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组建社团、以赛促学仍是较为实用的教学应用策略,学校应坚持创设人工智能学习氛围,持续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赛事实践来培养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真正地让通过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学生科技素养落到实处。

主题分享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研究员刘俊波以《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装备体系化研究》为题,介绍了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装备体系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他表示,义务教育人工智能教学装备体系化设计应从三个维度考虑:一、内容体系化。二、素养层次体系化。三、对教学支持的体系化。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力群介绍了《智能化时代的AI教育与素养》。韩力群指出,智能化时代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了解AI技术的应用场景,体验AI技术给人带来的获得感,消除陌生感和畏惧感,做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人。

北京教育学院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主要从教师视角分享了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她表示,当前教师在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不清、用不准、缺结构。而要想开发好、实施好,教师须具备四个视角:学科视角、标准视角、教学指导视角和育人视角。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理事施彦认为解决人工智能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融合难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需要建立现有知识和人工智能课程知识的联系;二是确定好教学内容重点;三是通过《指南》帮助老师了解核心内容,兼顾热点内容。西瓜创客联合创始人钟鸣表示,不应该只是让孩子学习编程语句,应该鼓励孩子在真实的场景结合下,让孩子有完整的、和生活相结合的作品输出,让孩子学会应用工具,解决问题,激发实践的动力,释放创造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单位,世纪海航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陈维维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应该覆盖更广阔的范围,希望未来可以和各地教育局一起探索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圆桌对话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研究员王宇航主持圆桌对话,与海淀区一线教学专家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对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进行深层次探讨。

海淀教科院教育网络与数据中心主任马涛、人大附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海淀区科技竞赛负责人刘毅三位嘉宾各抒己见,畅谈自身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描绘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落实的真实情况,对以课程系统性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

本次论坛由世纪海航、西瓜创客合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