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对孩子过多的负面评价会导致什么
发布人:  信息来源:  日期:2020-05-14  打印本文  



我们总觉得要让孩子警醒,就必须用重锤,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努力,就要刺激他们麻木的神经,说一些让他们感到羞愧的话。于是,就有了激将法,心理学上叫做反向激励。

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激将法。如果偶尔为之,可能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如果家长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那么孩子成长中就会遭遇障碍。

我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现在,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事件,他现在更愿意坐火车。风险其实并没有真正增加,这就是可得性偏见。”

“他低估了室内污染的风险,因为媒体对此报道极少。这是可得性的影响,她应该看些统计数据。”

这里提到了可得性偏见,什么是可得性偏见?

可得性偏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它是指人们在预测和决策时,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者更易想到的信息,这样会赋予那些容易得到的信息以过大的权重,从而造成判断上的偏差。

坐飞机比坐火车更安全,仅仅是因为大脑很容易搜集到最近发生的飞机相撞事件,就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室内污染风险很大,仅仅因为媒体报道少,就让人以为风险小,这同样导致了判断的偏差。

绕这么大弯子,是想提醒各位家长,我们对孩子的负面评判,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出现偏差。

孩子在与家长的相处过程当中,会从家长对自己的评判里,来判断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对孩子的言语和行动,好像成了孩子看自己的一面镜子。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有负面的评价,那么很明显,根据可得性偏见,孩子遇事更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些负面的评价。他们从家长这面镜子当中看到的,就是自己无能或愚蠢的形象。

这样一来,孩子会失去尝试与挑战的勇气,会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会在人生道路上畏缩不前。

这是不是说家长对孩子就只能是正面评价?只能是夸奖和赞赏呢?正确的答案是,无论孩子做一件事情,成功还是失败,进步还是退步,家长都要和孩子认真地去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关注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进行评判。

如果孩子成功了、进步了,那就分析出之所以成功进步的原因,到底是哪些行为让孩子进步了,那就让孩子坚持这些正确做法。注意不要简单说“孩子,你太聪明了,你太棒了”。

如果孩子失败了,或者退步了,那就和孩子一块去分析哪些行为导致了哪些错误,如何去做才能改进与改善,怎样才能在下一步取得进步和成功,不能简单评判孩子太笨了,太不用功了。

要让孩子明白,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通过练习得以提升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家长和孩子探讨的重点就是怎么来改变,怎么来养成好的习惯来让孩子能够得到提升,而不是在发泄家长情绪之后,让孩子失去自信和改正的勇气。

总之汇聚到一点,还是我们常说的:对孩子要少一些指责,少一些埋怨,更多地去给孩子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不仅要告诉孩子哪里错了,还要更多地和孩子一起探讨怎么做才能减少错误;不要仅仅告诉孩子不应该做什么,而要多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些什么。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zcrkuZ-efcqb4mwZnbSYg

祝2020年高考的孩子们都能考取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