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更多的在于家长的处理方式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8-11-08  打印本文  


原标题: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更多的在于家长的处理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频率。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孩子的行为养成、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犯错误是很好的成长机会,家长在要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根据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惩罚是通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消除一个愉快的刺激而使行为减少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中,惩罚是在孩子犯错误时用来规范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让家长感到纠结的问题是,在对孩子的行为惩罚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度的把握。比如孩子在商场中想要一个玩具,而家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家长拒绝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后,孩子试图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让家长满足自己的要求,在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打骂等极端的方式解决,会给孩子的心理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行为惩罚为什么要注意把握度?


在对孩子行为惩罚的过程中,家长要掌握好惩罚的程度,过轻或过重的惩罚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惩罚过轻,就起不到对孩子行为进行规范的作用,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本身的错误,甚至会让孩子认为这种错误的行为也不会带来什么后果,从而加重这种行为,变得“变本加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场景。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惩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可能产生事得其反的结果。比如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选择说谎、逃避问题。过重的惩罚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影响,容易造成性格中的悲观因素。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责骂等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使孩子在处理问题时采取相同的方式。


行为惩罚中要遵循哪些原则?


明确惩罚的本质


家长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惩罚的过程中要明确惩罚的本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而不是为了进行惩罚本身。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因此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惩罚时,要尽量减少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惩罚不是根除大脑行为的范本,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惩罚后要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做法是什么。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有安全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惩罚是以爱为出发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比如通过罚站的方式让孩子冷静下来后,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错在了哪里,然后父母要通过拥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注意惩罚的时效性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行为惩罚时,要注意犯错误与进行惩罚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惩罚的越及时,产生的效果会越好。如果孩子在犯错误时,家长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行为,而是在事情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批评和惩罚,产生的效果就并不明显。


采取的方式要因人而异


在采取的惩罚方式方面,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有的孩子比较听话,平时很少犯错误,家长就可以采取比较缓和惩罚方式,比如让孩子做一周的家务,同时家长要考虑到惩罚的安全性;对于有些性格比较急躁的孩子,在犯错误时哭闹,家长可以采用罚站或罚坐的方式,先让孩子冷静下来,同时父母要对惩罚的时间进行把握,时间不能过长,选择罚站或罚坐尽量在隐蔽的地点,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多次说服仍然犯同样错误的孩子,可以采取没收心爱的东西,禁止某些权力和要求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