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如何把孩子的家庭阅读推向深处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6-03-07  打印本文  

 

校长传媒2016-03-07 06:25:04
  文|吴宾(山东威海三中物理教师 )     书籍中既有古代先贤的智慧,又有现代最新的科技知识;书籍中既有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也有国外民族的优秀传统。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阶梯。   孩子在阅读中可以耳濡目染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阅读中可以感悟生活的真谛,在阅读中可以不断地成长自己。阅读不仅仅是学习,也应该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针对孩子的家庭阅读,我今天讲四点。     一、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系统、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对于阅读的目的是模糊的,也是容易改变的。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乐趣而阅读,有的孩子因为惧怕家长的惩罚而阅读,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家长奖励而阅读。孩子的阅读的目的五花八门,既不一定正确,也不会很少和家长说。   既然年幼的孩子弄不清阅读的目的,所以很多家长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当成孩子的阅读目的。例如,家长希望孩子通过阅读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品德修养,养成好的习惯等。这些目的值得肯定,但却不是孩子自身阅读的目的。   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其实是在实现家长的目的。可是,现实中,很多孩子却没有因为阅读而实现家长的目的,让导致家长很失望。失望之余,家长开始怀疑孩子的阅读不认真,孩子的阅读的数量不够。于是,家长开始进一步严格要求孩子的阅读,但最终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阅读对孩子的进步有一定的承载力。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可能无法提高的家长想要的高度;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品德修养,但可能无法达到家长心目中的品德修养。因为阅读对孩子的进步承载力有限,家长让孩子读了几本书,孩子突然由不热爱学习变成热爱学习了,成绩由倒数几名变成全班前几名了,这都是不可能的。前几年,一直在提倡的孩子阅读的《弟子规》,孩子读了之后,的确能有些提升。但是,绝不像某些宣传的一样,读了《弟子规》,会让孩子的脱胎换骨。   家长只有弄清楚了阅读的承载力,就不会再对孩子的阅读附加那么多的期望值。孩子的轻松的阅读,反而会提高的更多、更快。在阅读之外,家长还要辅助于其他方式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进步可能会更加显著。     二、书籍究竟如何选?     孩子阅读的书籍究竟由谁来选择呢?家长选择的书籍,孩子可能不愿意看。孩子愿意看的书籍,可能是漫画之类的“无用”的书籍,家长又不想让孩子看。很多家长想给孩子买一些国学类的书籍、益智类的书籍,可是买了之后,孩子不感兴趣,没看几眼,就扔到一边。而有些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的书籍,孩子喜欢看,但家长却不愿意给孩子买。   其实,孩子阅读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很多国学类的儿童读物,既富有知识,又包含很多国学思想的精髓,应该让孩子阅读。如果孩子不喜欢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阅读。例如,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国学非常重要,并且告诉孩子,家长非常希望孩子阅读国学。孩子在阅读国学时,家长要予以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喜欢国学读物,甚至孩子还会主动地给家长讲一些国学中的故事。   作为家长,决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让孩子自己选择书籍。选择书籍时,家长既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的书籍,要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宽泛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     孩子阅读什么书籍,主要是家长说了算。如果家长在阅读书籍时,具有局限性,势必让孩子的阅读范围也具有局限性。有的家长觉得国学很重要,自己只信国学,也只让孩子读国学,也有的家长觉得西方的教育模式很先进,自己只信西方,也只让孩子读西方的书籍。久而久之,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被父母绑架了。   其实,国学有国学的优点,国外有国外的优点。我们应该让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让自己从各种书籍中吸取营养,让孩子在阅读不同的书籍时,思维发生碰撞,让孩子慢慢去体会、去甄别、去发现,家长不应该把孩子的阅读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唯有如此,孩子的思想才不会偏执。   虽然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孩子不但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会逐渐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追求。这时,孩子会主动地选择自己阅读的重点。   此时,父母作为一个旁观者,会非常清楚的明白,孩子的理想是什么,想要做什么。如果孩子的理想是正确的、积极的,家长应该予以支持。但如果孩子的理想是错误的、消极的,家长应该去干预,让孩子改变理想。     四、广义的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阅读”的方式只有读书,其实,读书只是狭义的阅读,广义的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还包含很多方式。只要是用眼睛看到的,对人有帮助的都是阅读。旅游、有意义的电视节目等,也都属于广义的阅读范畴。   去年十一长假,我带孩子去了杭州、苏州、乌镇等地方旅游。我以前也阅读过描写西湖美景的文章,但是真正到了西湖,我发现,西湖的美景与我阅读文章后想象的景色,有很大差异。我相信,亲眼所见的西湖美景才是更真实的。同时,我也相信,我的孩子再大一些,再看到描写西湖美景的文章,就会联想起亲眼所见的真正的西湖景色。所以,我觉得,在时间和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多带来去各地看一看。这要比只把孩子关在屋子里读书的效果要好很多。如果父母确实没时间带孩子外去游玩,起码离家较近的山川、河流,可以带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的家长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想让孩子阅读很多关于抗日的书籍,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我想强调的是,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下抗日纪念馆,让孩子看一看当年真实的图片、正式的纪录片,让孩子看一看当年的老物件,可能孩子会更感兴趣,可能会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阅读应该让孩子贴近生活,让孩子学会生活。阅读应该让孩子更快乐,并且更会与人沟通,更会谦以待人。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因为阅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觉得高人一等,这一定是孩子的阅读出现的问题。如果真的出现这类问题,那就该让孩子把阅读停一停了。     作者简介:   吴宾,200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威海三中物理教师。先后在《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小学德育》《福建教育》《青年教师》《中学物理》《物理教学探讨》《今日教育》等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著有《师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