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林格小杂感(285):维护心力,乃教育之本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5-11-09  打印本文  

       
 

       1、教育就是生长。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教育就是生长。大约十年前,我常以此题作关于教育本质的演讲。如今看仍然是一个隽永而深沉的话题,常讲常新。关于生长,讲三个比方:一是农民种萝卜,不能种着种着,又拔出来看,得让它长;二是南方人养猪,不能养着养着,又拿去称,看长了几斤了,得让它长;三是我们用电饭锅煮饭,不能煮着煮着,揭开盖看,那样煮出的定是夹生饭。比方未必贴切,但人的生长也是如此,须尊重生命发展规律,顺乎其道,不可过度地加以貌似科学的“分析评价”,追求生命终端的成功。

    唐长安郭橐驼种树有言,为“生长”之理也,大意如下:一是非槖驼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二是既然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而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摇其本以观疏密,则害其长,抑耗之也。

 

         2、维护心力,乃教育之本。

    每一个人最需要的是心力的补充,心力强大,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教育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了。于心力补充而言,执著于千般万般的教育方法与技巧是很可笑的。

    心力,往往来自于教育者自身的内心道德与心理能量,比如梁漱溟解读父亲作用时谈到,小时候,他在看父亲如何和恨自己的人打交道,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如何对待情绪不好的人,如何对待看不起自己的人,从中他感受到了“宽容”与“大度”,从而心力倍增,受用一生。当然,除了父性的“宽容”,还有母性的“温良”以及师性的“信任”、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都是人的心力得到补充的源泉。

    心力的传达与输送,并非说教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心灵的感知、感受、感动、感悟甚至感应来抵达,因此,教育的过程,就变成了心与心的相互呼应,不教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