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凌宗伟:阅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5-11-02  打印本文  

 

  阅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想这当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在引发阅读者的思考,推动自己与他者分享。一个善于阅读的人是会努力在阅读中慢慢地养成取舍批判批判的习惯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大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善于取舍和批判的读者是不可能读着读着被书中的思想和观点羁绊着变成一个拘泥小节,唯书、唯上、唯大佬的听话的人,或者走向反面读着读着读出了某种老大意识。

  

  比如我们读黄武雄的《台湾的教育重建》能联系今日大陆的教育生态将“小班小校”与国内流行的千亩校园、万人大校相比较,或许就会发现,理想只是理想,现实毕竟是现实,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探寻一条新的道路,或许《第3选择》会带给我们新的思考。读一本书的同时想起另一本书,或者更多的相关的、不想关的书也是一种美好的境遇。

  阅读关乎我们的人生幸福。因为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生命得以建造和生长。如果要使阅读促成我们的幸福,使我们的生命得到生长。个人认为多多少少,在阅读中还是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对关系的:“熟——透”“厚——薄”“小——大”“知——行”。

  所谓“熟——透”是对经典著作而言的,要对经典首先要多读、熟读。读到烂熟于胸。这还不够,更应该读透。也就是要从经典当中读出自我,读出自己对于经典的理解它的独到的认识。

  古人阅读的经验是把书读“厚”再读“薄”。这就是所谓的“厚——薄”何为读“厚”?就是把自己人生的经验、体验及关注的问题和所读的书融合起来,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与书中的教育理论、教育思考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厚”。但是仅仅读“厚”是不够的,我们能否在阅读提炼出一本书,甚至一个作者的思想要害的精要之处。这要害,或许就是那么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更重要的是要在与他们的思想理念的碰撞中寻找自己的教育信条与教育追求,并将这些信条与主张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这所谓的信条与主张,就是另一种“薄”。

  “小——大”说的是在阅读中必须养成关注那些习以为常,或者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微之处,所谓的微言大义,从阅读者的视角理解就是,我们往往可以在作者不经意的描绘与表达之中发现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比如有人就从《红楼梦》中贾政与宝玉的对话中读出了所谓的父子之情,在那些细节当中窥探出贾政的心态。细节往往是我们所忽视的,却又是能看到丰富内涵的。

  “知——行”常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究竟有什么用?不读,还可以浑浑噩噩,混一天是一天,读多了,想多了,想明白了,但实际生活与所读、所想想去甚远,这不是自找麻烦嘛?这里其实牵扯的就是知与行的问题。阅读中获取知识,最终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当我们将所读所思付诸行动的时候,我们所认定的不可撬动的体制,是会在我们的努力中慢慢松动的,松动多了,改变也就有可能了。谁都不愿意去撬动,结果自然是越来越坚固,不断地撬动,至少可以抵触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