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林格小杂感(281):接近教育内核的一条通路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5-09-14  打印本文  

 

    1、教养。

    梁文道说,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它的人格性情或许却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人的教养,往往来自于人与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应当虔诚地把物高高举起,置于精神面前,让精神来作出选择,这个过程,正是审美乃至精神享受的过程,也是人的品位形成的过程。

    这也是我主张创建“教育物质体系”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条物化道路,可以直达文化育人的崇高目标。

 

    2、万物生长,映照我们的生命真相。

    昨天皇甫兄来,又谈及教育物质理论。每一件物质都是有生命的,比如家里放一个大案子,它在那里,从不说话,但它在生长,它的存在与生长,本身就是与我们在对话,我们使用它、爱护它,它反过来营养、守护我们,教育就完成了。

    教育的极高处,正是人与物的互爱、互养,而那些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物质,却更可为我们直接打开通往真,通往善,通往美的门路。

    万物皆在生长,而我们也许只是过客,我们在他们的生长中,汲取营养,我们应当心怀感恩与敬畏,在他们面前,我们的渺小与谦卑,正是我们生命的真相,我们没有理由狂妄,没有理由唯我独尊。人,正是这样生长的。

 

       3、实在——接近教育内核的通路。

    人在“实在”中,才是幸福的。所谓实在,就是专注于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件物质,泡一壶茶,做一顿饭,写一段文字,读一本书,领会每一件物质拥有的精神意义,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实在”是生活的真谛,更是接近教育内核惟一的通路。

    也就是说,当我们虔诚地面对我们面前的每一件物质、每一件事情时,我们就找到了通往他们心里的路,他们就会用长久地忠诚于你,让你的内心充满安全感、舒适感甚至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