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林格小杂感(280):价值引领——教育,向深处走去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5-09-09  打印本文  

     

       1.教育,走向深处——价值引领。

    教育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上,时间长了,便会陷进一种小市民式的庸常与迷茫之中。教育的归宿本来就在心灵深处,我们应当引领我们周围的人往深处走,获得更深、更广的生命体验,而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以及充满美感与快乐的教育之本真。

    客观的说,这需要我们慢下来,因为越慢,内心生成、积累的东西就越多。现在人做什么事快起来不难,慢下来不容易。回顾这些年的教育之路,我感到自己总是很慢,做的事情很少,因为总是希望在最佳时机,做那么几件重要事情,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虚掩的教育之门。

    人往往思虑过重,习惯于握紧拳头去进入生活,自以为理性分析一定可以判断正确或选择得当,我们可以控制一切,结果却往往并不如愿,甚至许多方面还不如动物那么敏感、直接。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敬畏天真、捍卫天真、顺应天真之力,因为天真里隐藏着生命的全部能量。教育之门是虚掩的,或许轻轻一推,就是一个新世界。 

  

       3.当我们的努力遇到了挫折之后。

    驴是不会欢笑的,骆驼是不会欢笑的,惟有人类才会欢笑,那是生命得到激扬的春意,是盛开了的智慧之花儿朵朵。在教育的各种场景里,在课堂、在操场、在家庭中,欢笑的缺失,意味着我们的努力遇到了挫折,这一点,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反思。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花枝乱颤”,虽是形容女子的一种妖娆与肆意,但仍然能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与雀跃,要不,你也来颤一个?

   

    4.我们为什么要种下经典的种子?

    有校长问,为什么要读经典?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依然值得回答。读后来人的书和读经典,就像喝饮料和喝茶一样,前者方便、快捷甚至痛快,但似乎就是缺了些什么,而后者需要一个煮水、洗茶、泡茶、品茶的缓慢养成的过程,味道当然不一样,倘若还有条件养成读古书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品,那就更胜一筹了,口感至少与品二十年古树普洱相当。人与人在内在世界上的区别,就在“喝饮料”与“喝茶”之间。
    尤其在这个信息海量的时代,那么多的知识文章,一点就转,方便极了,天天“博览群书”,“人云亦云”,但结果依然无知、迷茫、肤浅,还不如关掉“转发”,返回“原本”,种下经典的种子,它会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