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专家:大数据将引导教育回归因材施教本质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5-03-26  打印本文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申宁 实习生徐旻)在今天举行的“2015文化大数据与教育创新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各类学校的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将回归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即教育者通过信息技术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与引导,而不是对学习者的规训或片面的灌输。

        大数据为解决中国教育改革难题提供必要支持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表示,当下的教育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个挑战往往被人们忽视,那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太多了。”他认为,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大量繁杂同质化的信息,如何选择真正有益、有效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学生和老师,是当代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更好地梳理信息,建成有利于学生寻找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平台,提高分类的专业化、多样化,是我们现在应该要考虑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办公室执行主任张勇表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全面综合、多元、个性化时代的到来;而我国现在教育改革的指向也恰恰是全面综合、多元、个性化,两者目的与性质是一样的。大数据(数据结构)文化、思维和方法,为解决中国教育改革的难题,提供了必要甚至必须的物资、技术与思想、方法。

        大数据理论应用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大数据不仅开启了一个时代转型的契机,也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政策制定、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的确立优化、教学质量的改进等教育全过程。

        “我们以前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是通过测试,通过卷子,通过答对试题的个数、知识点的个数得来的。这种评价机制是有缺陷的。”张勇表示,“但是现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ACTS学业评价(ACTS学业评价技术是集检测、评价、诊断、甄别、选拔、鉴定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科学评价技术),可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应用和能力倾向,这样就可以及时地调整教育行为,真正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魏民对大数据技术表示了肯定。他举例介绍道,运用大数据“5V理论”可以对职业院校的教师个性化培养、数字教学资源、深化管理资源等进行分析,以达到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效果。

        在校园建设以外,大数据也正在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界、文艺界等领域,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表示,去年清华推出的清华学者ID服务正是该校在图书馆领域开展的个性化知识服务。该服务是从清华大学图书馆收集或采购的海量数字文献中挖掘出清华学者的学术论文,为每位清华学者建立唯一的学术标识,并提供文章被收、被引情况的自动追踪,帮助学者快速了解本人及本单位的科研影响力。

        大数据推动教育服务个性化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学形态不断发生改变,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建设教育服务个性化平台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同方知网公共服务出版分社社长成鑫表示,知网将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基础上,努力全面整合各行业特色资源、互联网舆情资源,面向各行业文化机构构建专业知识资源库。同时将进一步挖掘知识,进行主题知识聚类、动态重组,并将构建融综合性资源服务、个性化内容定制、主动化推送服务三者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我们致力于构建全媒介服务网络,”成鑫说道,“通过知识碎片化技术,将各个机构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文体单位、出版传媒、学校等等的各类型数字资源进行同质化规范,整合各类终端产品,面向有明确需求的特定读者,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针对性服务,换句话说,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知识推送给恰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