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林格小杂感(256):回归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
发布人:  信息来源:[db:来源]  日期:2015-01-19  打印本文  

     

   1、手巧心灵。

       古人由于工具简陋,仅凭双手雕琢一颗硬度极高的玉珠,有时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耗尽心力。今人似乎难以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手指的灵活性得到提升,进而大脑也得到彻底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儿童教育似乎缺了关于手指的课程以及创造的教育。我们知道,人类的解放,是经由手的进化而实现的,最核心部分的就是手指功能的发展和细化,手巧才能心灵。

 

      2、真正的解放来自钻研与打磨。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的一百万年,古人类对于如何把握自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我看,这个探索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字词:一是钻研,二是打磨。前者是工具性的,后者是审美性的,从“实用”走向“无用”。

       钻研,就是对于坚硬的石块或者玉块,用原始的工具进行敲打并钻出孔洞,以创造出满意的狩猎工具。

       而打磨,则更进一步了。这里涉及一个重要概念的形成,这个概念叫“圆”,中国文化中,圆是最理想的形状,比如我们喜欢中秋的圆月,我们喜欢使用圆满、圆融、圆通、圆润等词语来表达一种美感和自由。

       在石器时代,或许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古人发现并渴望了“圆”这个形状,于是就开始尝试打磨,以追求一种“圆”的美感。

       打磨,现在看来并不难,电力工具可以做到3000目,一块玉、一方硬木料,几十分钟即可达到极圆极润的效果,再加以适当的抛光,就可以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而古人的打磨,则比我们想象的要难的多,因为工具的简陋,对手有着更高的要求,且需要足够的耐心、耐力以及足够长的时间(可以想见,由于那时寿命比较短,或许一个人一辈子只能打磨出一个圆的珠子出来)。

       我们的先民,正是在这样两个词中,从蛮荒走向了文明,从田野走向村落,渐渐地走到了今天,花了足足一百万年。

 

   3、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

       可以说,人类的解放来自于钻研和打磨。这里隐喻着文明进程的两个关键元素:一是创造,二是审美。开始两者是分开的,后来渐渐合二为一,审美即创造,创造即审美。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明确出教育的原点了。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不断发展,那么,从原点出发,我们将更加清晰——我们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减去多余动作,从而激发每一个生命的价值。